女性企业家为什么很少?

0

陈彩虹,高级经济师,长期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,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。出版有《现代货币论丛》《钱说——货币金融学漫话》《经济学的视界》《世界大转折》等10多部著作、文集。

女性企业家很少,是一个事实。在为数颇多的企业高管层里, 一位女性也没有的情形很常见。为什么?有人从女性的生理、心理、思维和行为方式上解答,有人从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方面解答,还有人从女性历史文化、传统理念和价值选择视角解答。显而易见,解答这一问题,其目的不在解答本身, 而在于评说这种格局是否合理。如果合理,那就承认现实,维护现实;如果不合理,那就需要改变这种格局,催生和培养多一些女性企业家。我们是“女性企业家很少不合理”论者。

综合起来看,女性企业家很少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。

第一,女性的职业设计和实践,客观上存在“暂停期”。在现代社会里,不论男女,要想成为企业家,需要接受起码的学校教育。以一位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女性为例,毕业时年龄大多在二十三岁左右,选择进入企业。随后的三五年,是她职业设计和实践的关键时段,将奠定她的成长走向、目标和归属,为成为企业家打下基础。恰恰这个时段,是女性恋爱、结婚、生子的黄金期,职业发展和组成家庭出现时间上的重叠。绝大多数女性自然而然地选择“回家”,职业发展途中出现“暂停”,成长为企业家的基础孱弱。

第二,制度安排和激励空间狭窄,女性升职难度较大。企业家的催生、培养和成长,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方式。由于历史沉积和现实欠缺,制度安排和激励方式,不是趋于男性化,就是趋于一般化,没有考虑女性的某些特征,如生理、心理和思维方面的不同,将男女放置在同一平台,以同一标准和同样的程序来考量。结果,女性得不到足够的机会和激励,拾级而上的升职,无论在哪一级,女性都无法与男性竞争。

第三,男性体制的“马太效应”,女性无法突破而被迫退却。男性占有绝对地位的企业家体制, 有种自我强化的内在力量。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介入,这种自我强化,就会累加性地走到极端状态, 直到完全没有女性出现在企业高管层里。即便有些女性,怀有成为企业家的理想和自我设计,在强大的男性体制面前,只能是铩羽而归, 叠加性地弱化自己成长为企业家的理想和行动,构成“马太效应” 中弱者更弱的另外一面。除非这些女性以男性的格调出现,大幅度消解自我的性别特征,完全成为男性企业家群体中的一员。这一点,在绝大多数情形下,女性是无法做到的,最后不得不彻底放弃成为企业家的想法。

由上可见,一位女性要成为企业家,必须面对三大挑战。一是自我的挑战,需要合理地处理职业发展和结婚生子的关系;二是制度规则的挑战,需要通过各种途径, 推动制度和规则的变革,将男女适度“差别化”纳入相关制度规则体系;三是男性企业家体系的挑战, 需要努力将自我进行“男性化”改造,和男人竞争,在男人的世界里立足。除了第一个挑战,女性可以坚定意志,克服困难,甚至一定程度牺牲家庭生活来赢得较好结果外,另外两个挑战,女性几乎没有通过自己努力实现的可能。这就是女性企业家凤毛麟角凤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
现在我们要问,为什么说女性企业家很少是不合理的?女性企业家很少,是否意味着企业的管治(“经营、管理和治理”的统称) 失去了一种特殊的领导力?女性这种特殊的领导力,是必不可少,还是可有可无?

现代企业通常被认为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。这种说法不全面。现代企业还承担着培养人、成就人和发展人的职责,并承担有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。也就是说,现代企业是集生产或服务职能、成就人的职能和社会责任职能三者为一体的。重要的在于, 这三种职能,相辅相成,不能想象某种职能的欠缺,其他两种职能能够得到圆满实现。例如,企业的利润目标,如果没有人的发展和能量的充分发挥,没有良好、宽松的外部环境,这个目标就难以最大化。现代企业职能的多元性,决定了它需要总量充足、结构丰富和质量上乘的多元化企业家队伍。仅此一点,女性企业家很少,就是与现代企业的多元职能所不匹配的。

男性和女性天然就有差别,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演进,男性和女性又积淀下了社会传统、文化和思维方面的不同。因此,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,有自然和社会双重的属性,必须将他们放置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来分析。就现实而言,男性更趋于理性思维些,而女性更趋于感性思维些。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区别,为我们问题的解答,提供了实用的视角。

人们通常认为,从事任何社会活动,理性是最值得推崇的,深思熟虑,左右顾全,四平八稳;感性则应当尽力去避免,情感起伏, 容易冲动,不计后果。其实,这是对理性和感性简单化的处理,将人的理性和感性,分别作了极端化“好”和“坏”的定位,成为了一种价值判断,使得我们在理性和感性之间,经常不假思索地做出不那么“理性”的选择。实际上,理性和感性各有所长,主要看针对的是何种活动、何种事项和何类人群。

企业的管治,从实际运作来讲,主要包括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两个大的方面。这需要科学,也需要艺术;这需要精巧的计算,也需要动人的故事。相比较而言,在解决问题方面,在运用科学方面,男性企业家的理性特征, 存在明显优势;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,在调和各种矛盾方面,女性企业家的感性,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。如果以做计算和讲故事来看待科学和艺术,来理解理性和感性, 那么,男性善于做计算,而女性善于讲故事。这样两类企业家,在企业的管治中都是非常需要的。

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,女性企业家很少,许多企业便缺乏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领导者,这当然是一种特殊领导力的丧失。这种格局,会使得男性企业家在解决问题方面,容易受到来自于人际关系方面更多、更大或更为复杂的挑战, 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、质量,并耗费过多的额外成本。事实上,对于企业的管治,特别是对于那种人际关系尤其重要的企业的管治,如许多服务类型企业,它们就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,提供上乘服务,进而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的,女性企业家显然不是可有可无,而是必不可少的。

那么,如何去催生、激励和培养更多的女性企业家呢?这个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两个群体构成的, 如果这两个群体都认知清楚了,这是一个一定要解决的问题,那么, 从女性企业家很少的原因入手,两个群体彼此“自然分工”努力,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。

从女性的视角看,成长为企业家的关键,在于尽早自觉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。规划的核心内容,是将职业和女性人生必经的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。现实的情况是,大多数女性,很少有自我规划者,走一步,看一步,将个人职业发展及人生安排,全然交予外部环境摆布。时常听到一些女性的高调言论,要做自己的主人,掌握自己的命运,但一具体化到职业发展、家庭生活等等方面,便断然放手。在这里,能否成为企业家,女性自我的觉醒、认知和具体实践, 缺一不可。

男性在这一问题上,负有双重责任。一是需要推动制度安排和激励方式的变革,将女性职业发展和组成家庭的“重叠期”,归入到制度和激励体系之中,以明确具体的规定,保证女性不因此失去成为企业家的基础制度条件,如硬性要求企业高管层具有一定的女性数量或比重等;二是深刻理解女性企业家的价值所在,自觉地破解男性企业家体制的“马太效应”,将女性企业家的存在、成长和合作,作为企业成就人的内容来对待,作为企业管治的内容来对待,作为企业最佳效益实现独一无二的资源来对待。对于后者,毫无疑问,需要男性企业家来一次特殊理性的自我唤醒。毕竟,为女性企业家成长和成就创造条件,就是对男性企业家体制的某种革命。

评论被关闭。